支持我們

社會觀察數:重要議題實驗室

全民來七投|連續投7天 2021公投實驗結果

文章標籤

#全民來7投
#公投
#法律白話文運動

2021年12月,台灣將舉辦全國性公民投票第 17-20 案。在公投前,台灣發生什麼數團隊和法律白話文運動合作推出「全民來7投|連續投7天  萬人公投實驗」,這篇文章是彙整7,244名參與者的完整的實驗結果圖文

(文長!完整閱讀約需10-15分鐘!文末完整公開7,244人意向光譜)

2021年的公投簡介

在開始之前,快速說明這次公投的背景!
台灣在2021年12月18日舉辦全國性公民投票,只要年滿18歲以上的公民皆有投票權。公投通過門檻為選舉人總數1/4,且有效同意票超過不同意票。這次公投共有4個題目:

第17案: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發電(以下簡稱「重啟核四公投」)
第18案:你是否同意政府應全面禁止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之乙型受體素豬隻之肉品、內臟及其相關產製品?(以下簡稱「禁止萊豬進口公投」)
第19案:你是否同意公民投票案成立後半年內,若該期間內遇有全國性選舉時,在符合公民投票法規定之情形下,公民投票應與該選舉同日舉行?(以下簡稱「公投綁大選公投」)
第20案: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即北起觀音溪出海口,南至新屋溪出海口之海岸,及由上述海岸最低潮線往外平行延伸五公里之海域)(以下簡稱「三接遷離藻礁公投」)

關於公投更完整的官方資訊可以參考以下:

公投公報電子書|四個公投完整的提案理由書、行政院意見書
意見發表會影片|四個公投各有5場正反方的意見發表會

關於實驗|如果投票的方式不同,公投會有什麼改變?

在現在的公投制度下只能投同意/ 不同意,讓公共議題的討論容易成為非黑即白的「對決」,在這樣對決的氛圍下,本來應該被納入的不同聲音,都會在簡單的二元對立下完全消失。

於是我們開始思考,如果改變公投的遊戲規則,有沒有可能讓公共議題有更多對話的空間?因此,我們決定設計一個實驗,透過線上聊天機器人,把原本只能投「同意 / 不同意」的公投,變成可以「自由選擇百分比的意向光譜」;此外,我們也把原本只能投一次的規則,變成可以「連續投7天」,並在7天的實驗期間,傳送不同觀點的訊息給實驗者。

如何解讀實驗結果?
我們在7,244筆數據中的觀察重點!

實驗在 11/10-11/30 上線的三週內,共計7,244人有投票紀錄。
為了盡可能排除偏誤,我們只取用有完整參與7天投票的2,266人進行這次的結果分析。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將一一透過不同的數據圖表說明實驗中的有趣發現!

因為想要了解投票機制的改變對實驗者投票所產生的影響,我們在觀察實驗結果的過程中,特別關注以下2個問題:

「在意向光譜上,堅決正反的人比較多還是靠近中立的人比較多?」
「從第1天到第7天,投票的變動性有多大?」

此外,我們也想細部觀察不同投票行為的人,在投票結果上會有什麼不同。
因此,除了觀察所有完整參與7天投票的實驗者,我們另外依照3種條件將實驗者分組,藉此比對不同分組之間投票結果的差異。

分組A:所有完整參與的實驗者(樣本人數:2,266人)
分組B:排除極端堅決(7天投票平均值落在-80~-100 / +80~+100)的實驗者(樣本人數:1,479人)
分組C:排除投四個同意 / 四個不同意的實驗者(樣本人數:1,003人)
分組D:7天投票中有跨過同意不同意中線的實驗者(樣本人數:938人)

實驗觀察1堅決正反的人比較多,還是靠近中立的人比較多

堅決正反與靠近中立的定義
首先,我們將意向光譜上最不同意(-80~-100)及最同意(+80~+100)的區間設定為「堅決區間」,介於-50~+50的區間設定為「中立區間」。換句話說,在聊天機器人投票時一口氣把拉桿拉到底的人就會落在「堅決區間」;投票時只會稍微移動拉桿,不超過+50或-50的人則會落在「中立區間」。

接者,我們觀察所有完成7天投票者的投票結果平均值,有71%的人「至少有一個公投題目」的意向落在中立區間,6%的人「四個公投題目」都落在中立區間。但同時有78%的人「至少有一個公投題目」的意向落在堅決區間,25%的人「四個公投題目」都落在堅決區間。

如果細看各個公投,「重啟核四公投」有35%的人落在中立區間,59%的人落在堅決區間;「禁止萊豬進口公投」有39%的人落在中立區間,50%的人落在堅決區間;「公投綁大選公投」有48%的人落在中立區間,46%的人落在堅決區間;「三接遷離藻礁公投」有51%的人落在中立區間,42%的人落在堅決區間。

更進一步,可以看看7天投票的四分位數,來了解實驗者在各個公投題目中的大致分布情形。
首先可以觀察各個公投的中位數(100個人從負到正排序,第50個人的位置),四項公投題目的中位數都落在偏向不同意,但實驗者在「重啟核四公投」中最靠近「最不同意」;在「三接遷離藻礁公投」中則較靠近中線。如果看第3四分位數(100個人從負到正排序,第75個人的位置),「公投綁大選公投」以及「三接遷離藻礁公投」兩個題目則有跨過中線落在偏向同意。此外,可以觀察線段長度(四分位差)來觀察實驗者的分散程度,實驗者在「重啟核四公投」的選擇最集中,在「三接遷離藻礁公投」的選擇則相對分歧。

實驗觀察2從第1天到第7天,投票的變動性有多大?

變動性的定義
在討論「變動性」的部分,因為每個實驗者開始與結束的日期不同,但每個人在7天實驗期間所收到的訊息順序皆相同,因此我們將分別從7天投票的標準差、最負值與最正值的差異、跨過同意 / 不同意中線的比率這三項指標來觀察變動性。也就是說,我們希望能了解從1次投票變成7次投票,是否會對實驗者的投票產生影響,變動會有多大?

首先,在所有完成7天投票者的7天投票標準差中,「重啟核四公投」的中位數為6.8;「禁止萊豬進口公投」的中位數為8.7;「公投綁大選公投」的中位數為10.9;「三接遷離藻礁公投」的中位數為10.6,換句話說實驗者在「公投綁大選公投」「三接遷離藻礁公投」兩項公投中的選擇相對較浮動。

接者,可以觀察7天投票最負值與最正值的差異(也就是7天投票中平均會移動的幅度),「重啟核四公投」為30.1;「禁止萊豬進口公投」為39.0;「公投綁大選公投」為41.4;「三接遷離藻礁公投」為41.9。

延續前述7天投票最負值與最正值的差異,可以特別關注分組C,在排除投四個同意 / 四個不同意的實驗者後,四個公投的7天投票變動性皆增加,其中又以「禁止萊豬進口公投」的增幅最明顯。

我們也好奇有多少人在7天投票中「跨過同意 / 不同意的中線」,有41%的人「至少有一個公投題目」的意向在7天中曾經跨過中線,1%的人「四個公投題目」都有跨過中線。如果細看各項公投,「重啟核四公投」有11%的人跨過中線;「禁止萊豬進口公投」有18%的人跨過中線;「公投綁大選公投」有17%的人跨過中線;「三接遷離藻礁公投」有20%的人跨過中線。

進一步,觀察分組B可以發現排除堅決正反的實驗者後,跨過中線的人數比率皆有成長,也就驗證前述假設中「堅決正反」的實驗者跨過中線的比率的確較低。此外可以特別關注分組C,在排除投四個同意 / 四個不同意的實驗者後,四個公投跨過中線的人數比率都有增加,其中又以「禁止萊豬進口公投」的增幅最明顯。

完整實驗意向光譜|7,244人投票分佈

寫在最後|「你們是誰委託的?做這實驗有什麼目的?

最後,想跟大家聊聊題外話,為什麼我們不好好做「同意 / 不同意」的模擬公投,反而選擇在實驗中用相對複雜的「意向光譜」?
有些人質疑我們受到政黨或特定利益團體的人委託,也有人批評我們是以實驗的包裝偷渡正方的觀點或是反方的觀點。
但其實我們沒有受到任何人委託,做這個實驗也單純是兩個團隊基於有趣而獨立發起。藉著這個機會,也希望完整跟大家說明實驗設計背後的想法,以及我們還希望能做得更好的地方!

這次四個公投題目都涉及相當程度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每個同意、不同意實際上都涉及不同的前提與考量,國家安全、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健康、貿易夥伴關係⋯⋯同時,每個人對這些「層次」的重視程度、價值排序都不一樣。

然而在公投前1個月,我們發現公共討論幾乎被「四票都同意  台灣更美麗」「四個不同意  台灣更有力」淹沒,但是我們不禁疑問,在投票時做出相同選擇的兩個人,心中認同的價值與偏好真的一樣嗎?

如同2018年公投後,雖然政府主張皆有遵照公投結果執行政策,但部分群眾明顯有不同的認知。
這樣的認知落差除了源自群眾對公投主文有誤會,也受到公投前「正反對決表態」的氛圍影響,讓在意不同價值與層次的群眾,在現行的投票機制下被簡化成一視同仁。

因此我們好奇,如果讓大家有非黑即白以外的選擇,有沒有可能讓投票從輸贏對決,更靠近成為開啟思考與對話的一種方式?

有人可能會說,就算知道有不同的層級與觀點,也不可能找到所有人都滿意的排列組合。

但是因為投票後,這些議題並不會就此結束,公投前爭鋒相對的難題也不會因為投票結果就突然迎刃而解。

因此,如果能有更多人知道議題是有層次不是平面的、是有光譜不是非黑即白的,就有可能讓「對決」有機會成為「對話」,有了對話,對於議題的關心才不會停在投票,共同生活在這座島上的我們才可能共同在這些難題上求同存異。

公投,不應該是「公共議題的結果」,而是「開啟公共對話的機會」。

公投前,如果你想更完整了解四個公投議題的不同觀點
可以前往法律白話文運動的2021公投專題,文章有點長,但盡可能完整地納入不同觀點
如果想用聽的,也可以收聽法客電台的Podcast!

當然公投後,也需要你持續關注這些重要議題的發展!

最後最後!這個實驗是由「台灣發生什麼數」和「法律白話文運動」共同發起
為了維持實驗的中立性,這個實驗完全由我們獨力發起!
未來,我們希望能在台灣要做重要決定前,持續用客觀、有趣的方式開啟思考與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個實驗,歡迎訂閱我們、追蹤IGFB收到最新的計畫消息,逛逛有數的紀念品店,支持台灣發生什麼數
除了看法律白話文運動認真整理的文章,也可以追蹤IGFB或是逛逛商店,支持法律白話文運動
也歡迎點擊下方按鈕分享這份報告,讓更多人一起開啟思考與對話!

專欄簡介

社會觀察數:重要議題實驗室

在台灣要做重要的決定之前,我們希望用客觀的資訊讓更多人了解台灣發生什麼數!因此,數據狂決定用有趣但認真的實驗進行社會觀察!

邀請你持續關注台灣發生什麼數,在做出決定前一起全面了解,在做出決定後也持續關注議題變化!